2020/8/11(二) 天氣:早上颱風過境刮大風小雨,午後陰涼舒適
金門建功嶼,又有金門摩西分海的別稱。
金門建功嶼
開放時間:建議每日乾潮前、後半小時,為最佳登島時間。
例如:2020/10/10 乾潮為11:15,則最佳登島時間為 10:45~11:45。
潮汐參考網址:kinmen.travel/zh-tw/guide/jiangongyu-islet-tidal
切勿錯過離島時間。
金門建功嶼,位於金門縣金城鎮的一個小島,為金門熱門打卡的旅遊景點之一。
距離金門約 500公尺的建功嶼,漲潮時,是個與世隔絕的小島;退潮後,通往建功嶼的石版道浮現眼前,旅人只要順著石版道就能輕鬆登上建功嶼。
石版道旁,可見金門各島嶼沿岸特有的反登陸「軌條砦」,途經許多的石蚵樁,還有來自芬蘭設計師所創作的「牡蠣人」,最終踏上擁有「軍事碉堡」與「鄭成功雕像」的建功嶼。
遠方,則可以見到由大金小金(烈嶼)各別開始建設的「金門大橋」,天氣如果穩定,更能清楚見到對岸大陸的高樓建築。
建功嶼最美最多人打卡的景色,莫過於傍晚時分的美麗夕陽與迷人的摩西分海般島嶼風情。
不過......,我們卻從金門嚮導的口中聽到了不同於我們想像的建功嶼歷史。
嚮導說,早期的金門麻瘋病盛行,麻瘋病會造成病患身上有明顯的傷殘病症,在尚無醫治辦法的年代裡,只要得了麻瘋病,就等同於得了駭人的不治之症。
由於麻瘋病會傳染(口沫傳染),當地人害怕麻瘋病上身,遂將得了麻瘋病的患者送到建功嶼上封閉起來,除了每日送餐食之外,就任由麻瘋病人在島上自生自滅。
麻瘋島,是當地人給建功嶼這個小島最直接的稱呼,也是當時人人避而遠之的地方。
之後,建功嶼也曾成為國軍駐守的軍事要塞,據說,當時的地雷及軌道砦數量非常多,直至八二三砲戰結束之後,金門的各小島才開始逐步開放讓觀光客前往。
但,建功嶼上究道為什麼出現鄭成功像呢?
嚮導說,現今立於建功嶼的鄭成功像,是民國 98年間大陸福建省南安市為表示兩岸友好,也勉懷鄭成功的愛國情操,特意贈送花崗岩打造的九公尺高「鄭成功像」給金門縣政府。
嚮導說,鄭成功在台灣是趕跑荷蘭人的民族英雄,但鄭成功同時也將金門當成反清復明的屯兵練劍基地,破壞金門環境生態行徑令金門人甚是反感,且恨之入骨。
所以才特意將中國大陸所謂的友好贈送,那令人生厭又不得不收的鄭成功雕像放置在「麻瘋島」上,就形同棄麻瘋病人於島上自生自滅般,將鄭成功拋之,棄之。
且不論所謂史實或政治考量的對錯,金門各個景點的歷史故事,聽起來其實都很悲傷呢。
建功嶼沿岸可見金門特有的「軌道砦」。
望向遠方,可見正在建設中的「金門大橋」。
大金門與烈嶼間的跨海大橋,全長 5.4公里。
金門大橋從 2012年動工至今,工程一直在停工、復工中斷斷續續的進行著。
金門嚮導說,這橋只要到選舉時就會被提出來做為競選支票,等到選舉後,工程又無疾而終了。
越過金門大橋,看見的高樓建物就是中國大陸的建築物嘍。
隨著潮水退去,我們延著石版道踏上建功嶼。
早先年被送上建功嶼的麻瘋病人及家屬,當時的心情該有多沈痛?
石版道上可見許多見類及藤壺。
由芬蘭設計師打造的「牡蠣人」。
建功嶼潮差大,滿潮時海水可淹過牡蠣人的小腿。
沿岸的石蚵樁。
建功嶼退潮後的濕地生態很豐富,可見許多的彈塗魚。
還有不同品種的招潮蟹,如果運氣好,還有機會見到野生鱟。
走近建功嶼,可見島嶼上的軍事碉堡與鄭成功像。
建功嶼曾經是國軍禁地,裡頭建有軍事碉堡。
目前國軍已撤守的建功嶼開放讓民眾上島參觀,站在碉堡可以一眼望見對岸大陸的高樓建物。
大陸福建省贈送的九米高鄭成功像。
響導說,鄭成功朝著他那無法再度踏上的國土故鄉,眺望。
我們到建功嶼的今天,其實金門正在放颱風假。
要回到大金的途中,遇上了海巡。
海巡說,雖然輕颱米克拉已過境金門,天氣很好但陸上颱風警報未解除,要島上所有遊客立即離開。
回到大金,可見停車場旁的延平郡王祠。
今天早上因為受到米克拉颱風撗掃金門,全金門及澎湖停班停課一整天影響下,早上的行程全數暫停,用完早餐後留在「海福飯店」裡,讓孩子們在飯店看電視看到飽,直到中午 12:00 嚮導集合後才開始行程。
聽嚮導說,金門的夏天非常炎熱,雨水非常少,放颱風假的機會也很少,我們運氣非常好的趕上了颱風,帶來了雨水,也讓天氣涼爽許多(嚮導真的好會說話,好正向 )。
也還好今天抵達建功嶼的時間算早,我們離島時海巡正好到現場疏離遊客,之後陸續抵達的遊客就只能站在大金的石版道前,遙望建功嶼而不能登島了呢。
金門三天兩夜行程未完,待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