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-01-16(五)初稿 2019/9 更新於文末
一件保暖力足夠的外套,內部穿上 2~3件衣服就足夠應付日本的雪季旅行。
(2016/1/19 攝於輕井澤滑雪場。)
同樣的穿著也適合在 -3 ~ -15度的雪場遊玩。
( 2019/1/24 攝於北海道札幌羊之丘展望台。)
冰爪怎麼選?2019年更新 3款冰爪北海道實測於文末。
如果,你問我日本東京冬天到底冷不冷?
我可能會像大部份冬天去過東京的人回答同一句話:冷,但沒有想像中冷。
但有幾項大前題!
晴天時:
東京的天氣還算舒適,只要穿得夠暖其實還真覺得像在台灣的感覺。
雪天時:
只要加上毛帽、手套,雪太大撐個傘擋擋即可,整體而言還算舒適。
(不過在即將降雪前夕,濕度提升溫度驟降時真的不太好受,但仍稱得上舒適。)
雨天時:
當天的氣溫就成了舒適度的重要指標。
2度以上的雨天:會比台北冬季的雨天還要難受,雙手凍得發紅。
0~1度的雨天:遇到這種雨雪夾雜的天氣....那真的是又濕又冷到爆了!
雙手會凍得僵硬沒知覺,是我最不喜歡的日本冬季天氣型態!
不過冬天的時候,日本店家都會放很強的暖氣,絕大多數室內都是冷暖空調,開放空間的風牆也都是放送強烈的暖風,搭乘電車時,還會從腳邊吹出熱呼呼的暖氣。
有些較寒冷的地方(如大涌谷、滑雪場...)就會出現大型的煤油式暖爐,所以僅有戶外才會談得上寒冷,室內約略都有 18-22度左右的暖房設備。
因此冬天帶孩子到東京自由行千萬要記住,除了保暖之外,千萬要在隨身包包裡放一個可『輕巧收納』,『容量又夠大』的手提(肩背)包。
進出地鐵站時間短,甚至冷風在停靠各站時都會灌進車箱(出了東京後,很多電車都是走戶外路面),所以基本上不用脫外套,只要將拉鍊拉開即可。
但如果要前往日系服裝店購物、大型獨棟電器賣場、購物商場、百貨公司、車站大型地下街....這種不需要進進出出,而且室內都有暖氣空調的場所就需要脫外套下來,那麼大型收納包就成了必備品,否則用手拿很容易掉東掉西喔!
出發自由行以前,我先上網查詢日本東京冬天的歷史天氣記錄,發現白天的高溫約落在 10度左右,底溫約 2度左右。
會降雪,但機會並不大,降雪量也不多,是那種飄著雪的美麗風景,但是雪一落地馬上化成水的那種,所以雪量是少到連歷史記錄都很少會去呈現的地步。
(我們 2016年去輕井澤玩雪時,幸運的遇上難得的東京大雪,連結放文末)
即使如此,這每天均溫高度就只有8度的雪國氣候,就住在台灣中部的我而言,真的是一大考驗。
中部的氣候一直都很不錯,除了梅雨季及颱風季之外,中台灣的冬季也甚少降雨,10度以下的低溫更是少見,那....去日本要怎麼穿才夠暖?
思來想去,要到雪場裡玩雪是勢在必行,但雪場有著 -3度的低溫(我們去雪場的天候有特別挑過,是小雪飄不停的陰天前往雪場),衣服保暖一定要做足,才不會感冒讓此趟日本行大受影響。
可我又不想要為了去雪場玩 2小時而花大把銀子置裝(身為家庭財政部長,即使出國玩,也勢必要為荷包做嚴格把關!),所以一切多以在台灣的穿著為主,即使要採買也以在台灣還能穿得到的衣著為第一優先考量。
我為蓁蓁華華採買衣物的最高指導原則:要花最少的錢,達到最高的經濟效益。
我在日本東京、滑雪場、山形、仙台...給孩子們的衣服由內到外穿著方式如下:
1. 內著:
發熱衣、吸濕排汗衣(敏感者可穿棉衣)。
2. 保暖(可不穿):
保暖力足的聚脂纖維衣(外套),或其他替代衣物。為保護頸部,可穿套頭式的。
(但聚脂纖維衣有個很大的缺點,超容易產生靜電。)
3. 外衣:
好看或有造型的刷毛T、毛衣。
4. 褲子:
合身厚刷毛褲(怕冷再加發熱褲)。玩雪時外面套防水褲。
或是採買防潑水內刷毛保暖褲,必要時內搭一件發熱褲。
5. 外套:
防風、防潑水保暖外套。
(2017/12更新,外套替代方案(我和蓁爸就是這樣搭配的):
內層可以穿夠保暖的羽絨衣,套一件『防風、防潑水』,夠力的外套當外層。
但是.....羽絨衣當內層有個很容易發生的大缺點:日本太乾燥,容易產生靜電,羽絨容易穿透外套表層被吸出來。
如果內層又有穿聚脂纖維衣當保暖層.....噢~那根本就是災難。
外套脫下來後,整個人看起來就像是去養雞場裡滾一圈出來一樣,全身細細的白毛~~~~慘不忍睹啊啊啊。
我自己本身沒有穿聚脂纖維衣當保暖層,沒有這個狀況;但蓁爸有,情況真的很糟糕。)
6. 襪子:
厚毛襪、兔羊毛襪、保暖力足夠的襪子款式。
7. 額外保暖:
毛帽、圍巾、手套、暖暖包(非必要)。
冬天帶孩子去日本玩,多半採洋蔥式穿法,以容易穿脫為最高指導原則!
室內有暖氣,僅需要穿 1~3,有時甚至是 1+2 或者是 1+3 即可。
戶外視情況穿回去,如需要再加上毛帽、圍巾、手套,晚上或雨天可加暖暖包。
值得注意的是室外與室內約有 20度的溫差存在,保暖必需要確實才行!
我給孩子們實際穿著的衣物:
1. 內著:
穿一件舒適保暖的發熱衣,或是保暖力夠又透氣的棉質衣,吸濕排汗衣也可以。
會建議厚棉質衣的原因,是因為我家 2個孩子就有一個不適合穿發熱衣!
以同一件發熱衣來說,蓁蓁穿了保暖力很夠也很舒適,不會悶熱也不會讓身體發癢。
可是....我家華華穿同一件發熱衣,可是汗水直流,整天喊熱,甚至是一直抱怨身體好癢很不舒服,背部、胸前還起了許多紅疹,依我對華華照顧的經驗,我認為這是因為過熱造成流汗的紅疹。
我的預測果然不錯,當天晚上洗好澡改讓華華穿厚的棉質衣當內著,就沒有再發生這個問題,汗水、悶熱造成的紅疹也在當晚全數消失殆盡。
蓁蓁的內著發熱衣。
華華只適合穿這種厚的棉質衣當內著,發熱衣會令她全身發癢起紅疹。
2. 保暖:
內著發熱衣外面我給孩子們套件聚酯纖維的衣服做保暖層。
聚酯纖維的衣服現在很容易買到,價格也很親民,它的柔軟度十足,保暖度很夠,穿在發熱衣外當中間層再適合不過。
這次的衣服是在日本 GU 採買的,正在特價,一件 390円,加上稅金一件也不過 110元台幣。
聚酯纖維的衣服保暖力是無庸置疑的,但它也有缺點:容易產生靜電。
如果各位爸媽們有其他替代方案,其實也可以替換掉這一層保暖衣,改穿其他適合的衣物喔。
這件保暖層可以備而不用。
像蓁蓁華華的活動力很夠,邊走路邊玩雪,在北海道 -8度持續降雪的低溫下,這件保暖層都沒派上用場。
發熱衣外穿一件保暖力夠的聚酯纖維衣服當中間層。
3. 外衣:
漂亮外型的毛衣、短刷毛衣、短刷毛T恤。
蓁蓁華華的皮膚很敏感,巿售毛衣的材質有時候會令她們感到不舒服,所以我很少買毛衣給她們穿。
在台灣時蓁蓁華華常穿短刷毛的T恤,好活動又愛玩的蓁華兩姐妹,穿這種衣服爬高爬低玩遊戲都不會綁手綁腳,所以到日本玩仍穿這些衣服就好。
別看衣服穿起來好像很輕便,其實保暖力真的已經夠了!
為什麼不穿厚刷毛?
其實在日本期間,我發現室內及電車上都會放暖氣,所以不需要穿得太厚太重,有時候蓁蓁華華在室內更是只有穿發熱衣+保暖的聚酯纖維衣,或是發熱衣+短刷毛T就足夠,厚刷毛衣在室內穿就怕滿身是汗,出去戶外吹到冷風會讓我更擔心。
蓁蓁華華都各帶了一件藍色小精靈刷毛T恤當外衣穿。
即使是短刷毛,但在室內環境下光這幾件衣服就夠了。
華華在通往大涌谷的纜車上就這麼穿。
4. 褲子:
厚質刷毛褲,如很怕冷可再裡頭加件發熱褲。
外搭褲:拋棄式防水褲(雨褲),滑雪場玩雪可預防褲子被雪沾濕,是小朋友必備品項。
褲子方面我給孩子們帶厚刷毛的長褲,不要太寬鬆、太大件,風會從底下灌進去,並且要將內著及保暖層確實的扎進褲頭內,能有效預防風灌進身體裡,保暖才能做得確實!
我另外都有替孩子們準備發熱褲帶去日本,結果只有第二天去雪場時穿發熱褲,之後蓁蓁華華都喊穿發熱褲太熱,沒有一個願意穿發熱褲呢。
在日本時我還替蓁蓁買了一件 UNIQLO 的刷毛防風褲,當初在台灣看到的文宣及店員的介紹,都說防風又防潑水,結果....根本沒辦法防風啊!
不知道是不是太寬了?蓁蓁穿著它冷得直發抖,但我都已經出門在外了,只好讓她在裡頭穿上一件備用的長褲,她才不再喊冷呢。(所以啊~就算沒有要去雪場,也要替孩子多備一條褲子、保暖衣服隨身攜帶,總能夠預防萬一。)
厚刷毛長褲。
材質要是夠厚其實一件也就夠了,蓁蓁華華在日本期間多只單穿一件厚刷毛褲,如果真的很怕冷可多搭一件發熱褲。
我在日本期間替蓁蓁買了一件褲子。
雖然是刷毛材質,但防風保暖力反而沒有厚刷毛褲來得夠力。
再來說說去滑雪場玩時的防水褲吧!
正統的滑雪褲,具有防水、防風、透氣的效果,而且多是吊帶褲型的設計,搭配專業的滑雪衣以防雪跑進褲頭沾濕衣服。
要去日本之前,我上過 GALA 湯沢滑雪場查資料,租借雪褲小人一件 400円,不過我只待在雪場裡 2小時,到底是該借好?還是不借好呢?
就在和蓁爸討論之時,蓁爸給了我一句玩笑話:妳乾脆讓蓁蓁華華穿雨衣去玩雪好了,不但防風又防水,重點還很便宜!
我當下根本是直接送蓁爸白眼!開什麼玩笑,穿雨衣去玩雪哩,那玩起來不是綁手綁腳更難玩了嗎?
最後我想到折衷的辦法,既然衣物的保暖力足夠,那我只要去找適合蓁蓁華華的『雨褲』,就能完美解決我們的問題,防水性是十足十的保證,連她們或跪或坐在雪裡玩到瘋掉也不怕濕啊!
連租借雪褲的錢都省下來了,而且一件防水褲也不過台幣40元,超省的!(厚~我怎麼這麼聰明!哈哈哈)
(** 2017更新,今年7月開始,台灣這裡的大創漲價了,多數商品從原本的 39元漲到 49元。)
防水褲以蓁蓁的身高 125來說還穿得下,褲管有扣子可以扣起來喔!
聚乙烯材質,屬於寬鬆設計,蓁蓁華華在雪地裡玩活動再大也不容易破損。
滑雪場裡整套穿齊加上防水褲的穿著,效果真的很好。
即使蓁蓁華華整個人跪進雪地裡也不怕弄濕褲子。
坐在雪上都不用怕。
5. 外套:
保暖防風防潑水透氣外套。
整體而言,只有外套是專程為了冬天去日本雪場玩而採買的。
一開始我跑了些登山用品社,仔細研究一下專業級的保暖外套,多是雙層設計,內層保暖外層防風,不過價位也不便宜。
一件幾千元的外套,孩子去雪地裡玩個 5天,回台灣就穿不到,隔一年又太小件,這美麗又高貴的外套我實在是買不下手啊~
後來我給孩子們找到的外套,它同樣是內層保暖層外層防風,可以拆開單穿(雖然外觀上不太美),同樣附有口袋可放暖暖包,外套下襬有束口的設計,預防風吹進衣服內而感到寒冷。
外層是防風防潑水層,口袋有防進雪水的設計,拉鍊也有防風層,袖口是魔鬼沾式的束口,外套下襬同樣有可束口設計,一體成型的帽子,可收納進外套領口,如果戴毛帽時則可將外套帽子收納起來。
內層及外層衣有拉鍊可以固定,另外在袖口及領口處均有扣環設計,可以將兩件外套固定,小朋友穿脫很方便。
蓁蓁華華非常喜歡她們的外套,一件含運費折合台幣約 500元左右,算是物超所值的單品。
保暖防風防潑水外套。
最內層是保暖層,可以拆開單穿。
保暖層衣襬有鬆緊帶束口設計。
外層拉鍊口有防風設計,我給孩子買外套也多找這種設計的款式。
內外層兩件外套固定。
領口扣環扣緊。
袖口也有扣環可以固定。
脫外套時要記得養成兩件外套一起脫的習慣,才不會拉扯久了扣環處會破損。
防風外衣下襬也有束口。
袖口有魔鬼沾束口,玩雪時我給孩子們先載好防水手套後再將束口包覆手套口束緊,雪就不怕跑進衣服裡了。
不使用時可將帽子收進領口收納處。
帽子束口在內層,風不會灌進去,但外層又能擋雪,設計還挺不錯的。
第七天我們在淺草寺遇到 1小時的雪,這帽子就足以抵擋小雪嘍!
(雪太大記得要撐傘呀!以免雪下得太多太快會沾濕了衣服)
6. 襪子:
足夠禦寒的厚毛襪、兔羊毛襪。
此次去日本我給孩子們準備幾雙兔羊毛襪及較厚的毛襪。
在日本期間,這幾雙襪子就足以應付雪場及東京的冬天,可能是因為小傢伙們一直都有在活動,所以天氣再冷她們的雙手都暖呼呼的呢。
兔羊毛襪,較一般的棉襪還要再厚一點,穿起來十分舒適,回台灣後她們仍常穿。
厚毛襪,底部有防滑設計,去雪場及台灣寒流時孩子也常穿。
7. 額外保暖:
毛帽、圍巾、手套、背心(非必要)、暖暖包(非必要)。
毛帽、圍巾、手套是我極力建議帶在身邊的必需用品。
毛帽家裡原本就有,為了增添點新意,我替蓁蓁華華的毛帽加了可愛的小毛球,還有我自己手織的紫色小花,加上她們喜歡的愛心裝飾,完成後就像全新品一樣亮麗,蓁蓁華華也歡喜得不得了。
東京冬季的早晚溫差也很大,我習慣早上出門戴上毛帽,而且帽子不能只是好看裝飾而已,要夠大最好連耳朵都能包起來的才好,保暖做足了才不會引發頭痛或不適,連蓁爸這種超討厭戴帽子的人都不用我提醒,早上出門自己乖乖將毛帽戴起來呢!
去雪場滑雪時,建議使用毛帽而不是外套的防潑水帽子,因為毛帽戴起來較容易活動,東奔西跑時也較不會綁手綁腳。另外,日本冬天的戶外寒冬與室內有暖氣的空氣熱度可說是天差地別,一進一出之間很容易因風寒而感冒,所以毛帽我覺得是冬天到日本旅遊的必備品項之一。
圍巾則是蓁蓁華華自己親手織的成品(點我),一人一條圍巾收納在她們的隨身包包裡,每天要替自己背這些保暖配件、保溫水瓶、小點心出門,是貨真價實的小小背包客喔!
但圍巾方面的使用我認為是因人而異,像蓁蓁她喜歡圍巾包住脖子及鼻子那種暖呼呼的感覺,但華華卻討厭圍巾包覆脖子的束縛感,所以圍巾則看個人需求,怕冷的人就帶著吧!
根據我在日本的觀察,日本人的圍巾不太會像我們一樣將尾巴露在外面,而是全數包進大衣裡,或者是直接將圍巾尾在後頸綁起來,整個就很乾淨利落。
所以後來幾天蓁蓁也學日本人幫綁圍巾在後頸,一來不會鬆垮垮的,二來也不用擔心去勾到東西造成危險,蓁蓁甚至說這種綁法不會鬆散,很好活動喔!
毛帽、圍巾、手套,蓁蓁華華一人一份,各自收納在自己的包包裡頭。
別看日本冬天太陽這麼大,在大涌谷可是十分寒冷的,這樣的白天才 2度而已!而且我們下山沒多久,就開始下雪了。
從大涌谷搭纜車到早雲山,我們在早雲山纜車口遇到了這次旅行的第二場雪(開心~)!
圍巾在台灣我們都這麼圍,讓圍巾尾巴露在外面。
到日本蓁蓁直接要求像日本人一樣,綁在後面更利落好活動。
我自己倒是沒有穿得比孩子多,我只有穿一件厚棉質內著加一件毛衣,中間套一件羽絨外套當保暖層,外面再套一件防風防水的登山外套,褲子穿日系品牌內刷毛的防風褲,僅有去雪場當天才有加一件發熱褲,早晚加上毛帽、手套及圍巾,這樣就能應付寒冷的天氣嘍!
我僅穿厚棉質內著加一件毛衣,外加羽絨衣及防風防水外套,以及防風刷毛褲。
至於暖暖包嘛~我是從台灣就帶了足夠的份量去日本,但是還剩一大堆回來!
(如果您抵達機場後會進巿區,可以直接在日本買就好。)
我們在東京的 8天裡,第 1天就下著雨,還有第 7天則是上半天下雪,下半天下雪雨。
5度左右的東京雨天真的很冷,尤其是第 7天那雨雪夾雜的氣候更是難受,又濕又冷的天氣,約 0度到 -1度的溫度,我的雙手被寒風及雨水凍得僵硬,還要不斷的替孩子們收傘開傘,一個不留神,手指頭就被夾到內出血啦!
還好我們該玩的雪場及迪士尼都已經跑完行程,不然這種天氣去滑雪場或迪士尼一定會很掃興!
冬天去日本真的好玩多了,每次去東京蓁蓁華華每天約走 20000步(記步器帶身上,絕對錯不了!),不像夏天一樣因為太熱而沒體力走。
太冷~累了就找地方休息吃些東西補充體力,我覺得帶半大不小的孩子冬天比夏天還要更適合旅遊。只要知道怎麼穿著,其實冬天的日本一點都不可怕,帶孩子也可以一起去日本享受台灣看不見的雪地風情喔!
噢~對了!
以上穿著有一個最大最大的缺點,那就是拍照起來實在是不太好看!
反正就是千篇一律的同一件外套、同一頂毛帽、同一雙鞋子。哈哈哈。
不過我們不在乎,主要的述求是蓁蓁華華的雪地穿搭必須是好活動、保暖度足夠不著涼,雪地衣著不漂亮沒關係。
只要我們是全家同遊,只要把滿滿的回憶放在心底,而且省了荷包,照片衣著就不是我們的第一考量嘍!
如果~您很在意衣著美觀方面的問題,夜媽真的沒辦法滿足您。
但是我很建議您可以多爬些部落客的穿搭文、FB,有好多漂亮的穿搭技巧,看得我心情也好美麗,相信您也會有很不錯的收穫喔!
2018/10 更新
2018年初,我們去了一趟日本東北,只走了仙台、山形兩個城巿。
2018 仙台、山形 10日親子自由行,行程總覽,紀錄文和連結日後陸續補上及更新
日本愈往北走,緯度愈高,降雪的量愈多,積雪的量當然也就愈深。
嚴格說起來,仙台雖然有雪,但量和山形比起來應該算是少很多;山形因為地理位置的關係,冬季的降雪量據說在日本形容是『豪雪』區,包括了知名的銀山溫泉、藏王樹冰、山寺....等,雪有時大到會影響日常的電車運行。
也因為山形的雪又大又多,我們待在山形的 5天裡,每天每天都在下雪,雪好多好多,多到隨時走在路上都可以坐『雪沙發』,每天都可以在路邊玩又鬆又軟又綿的白雪。
為因應比起東京還要更大的雪況,我也特地再加買了一些雪地裝備:冰爪。
這次我共買了 3種不同款式的冰爪,每一種都做實驗看看,前題一樣是以最精簡、最好穿脫、最經濟的方式購入冰爪。
以下就將這 3種冰爪的實際雪地經驗用圖文的方式寫下來,也供大家日後做參考。
2018年,為因應仙台與山形的豪雪地區而購入了 3款不同形式的冰爪。
第一款,平針圖釘全包式彈性冰爪
圖釘式冰爪,釘面是平整型,非尖稅針型,鞋套有彈性可伸縮。
分成多款尺寸,尺寸需要『精準』才能使用。
這款冰爪的尺寸比較難搞,必須要『絕對符合鞋子尺寸』才能使用。
尺寸太大釘爪會一定掉下來,尺寸太小又套不進鞋子裡。
平針圖釘式釘爪爬雪地、厚 20公分積雪、或是冰面都還可行。
缺點就是:即使買了適合的尺寸,華華還是會常常玩到釘爪從雪鞋上掉下來,我又要再脫手套,幫她裝回鞋子上,凍死人了~。
第二款,尖釘型前腳掌式彈性冰爪
尖釘型前腳掌式釘爪,前端附有彈性鞋套口,可以完整套進鞋子裡,再用上方魔鬼沾式束繩緊黏於雪鞋上。
這款是前腳掌式的冰爪,是由蓁蓁來測試。
只要確實套進雪鞋前端,爬完整趟山寺下來,沒掉過半次。
尖釘型的冰爪效果很好,深積雪地、冰地效果都很不錯。
第三款,鐵面針型魔鬼沾冰爪
這款冰爪僅靠魔鬼沾來固定,穩定度比較差。
官方說這款釘爪要固定在鞋子的中段,魔鬼沾黏在腳背的地方。
因為魔鬼沾沒有彈性,活動時穩定度不太夠,蓁爸是我們唯一在山寺滑倒了 N次的人,而且釘爪也掉下來 N次一直重黏。
山寺的雪況多變,幾乎包辦了我們在旅行期間裡所能遇到的任何雪況。
在仙台、山形實際測試過後,我覺得可以購買的順序和實用性是這樣:
前腳掌式冰爪 > 全包式冰爪。
鐵面針型魔鬼沾冰爪,不建議購買。
第一、第二款冰爪,原則上在深積雪地、鏟平雪的道路、鏟平雪道路 + 半結冰道路、結冰稍微液化道路....的效果都很好。
但第一款冰爪的尺寸真的不容易挑,我和華華都有照著官方的尺寸來挑選,但不止華華的一直掉(她掉幾次我也算不來了,為了幫她套回冰爪,我的手都凍得通紅好幾回),我和華華同樣測試第一款,自己的也大約掉了 2回。
第三款我則是完全不建議購買,真的掉得太頻繁了,有幾次還是蓁爸走前頭,冰爪掉了都不知道,而是走在後頭的我在雪堆裡發現撿到的。
也因為很容易脫落,穩定性不佳,所以造成蓁爸在山寺滑了幾回,還好積雪夠深,也還好滑倒的地方比較安全,不然我就要到山谷下去尋人了.....。
雪鞋:
雪鞋的部份,我會比較建議包覆性較佳的款式。
蓁蓁華華非常喜歡玩雪,到仙台、山形的幾天裡,都是人家鏟除積雪的路不走,非要走積雪超過 10公分以上的路(不信?厚~我等等拉圖給你看)。
所以這次我給她們找了能夠整個包覆小腿肚的鞋款,裡頭加厚加絨,鞋底的鞋墊也加絨,再搭配上褲子,就可以避免蓁蓁華華玩雪時,雪從褲管和鞋子的交界處沾到,融化而弄濕了鞋襪,那可是會凍壞人的。
雪鞋的鞋底也要注意,刻紋深的鞋款,相對的雪地抓地力會愈佳。
蓁蓁華華的雪鞋。
為了增加鞋子與小腿肚的包覆性,我特地在鞋子束口處裡層加了適合蓁蓁華華尺寸的鬆緊帶。
這是我自己的雪鞋鞋印。
這款是蓁蓁華華的雪鞋鞋印,刻紋深,走在雪地平面上基本上都不成問題。
蓁蓁華華去日本都這樣,人家鏟除積雪的路,絕對不走。
非要玩這種什麼溜屁股式、跪地屈膝式......來走雪地。
不然就是相約跑進雪地裡去玩雪、躺雪、撲雪。
所以雪鞋的包覆性要夠好,才足夠應付蓁蓁華華這兩個活潑愛玩雪的孩子。
外套、手套:
外套和手套的挑選,和在文章最上面說的方式無異,但千萬要記住以下幾點:
1. 袖口要有束口、束繩。
2. 下襬要有束口、束繩。
3. 拉鍵要有擋風外層,一層、兩層均可。
4. 手套口要有束口、束繩。
1. 袖口要有束口、束繩。
才能杜絕雪跑進袖子裡沾濕衣服。
2. 下襬要有束口、束繩。
要確實收緊,有效防止風從下襬灌入,這樣只要穿少少的衣物,保暖度就很足。
收緊下襬,也可以避免孩子玩雪時沾到裡面的衣服。
2018年幫蓁蓁新買的外套,買之前請廠商確認說下襬有束繩,結果送來的卻沒有。
慈母手中線,我只好自己幫蓁蓁加調整式束繩,才能讓她在雪地中安心玩雪。
3. 拉鍵要有擋風外層,一層、兩層均可。
這個擋風層除了擋風,也可以有效的防止雪沾覆在拉鍊上,進到室內雪一融,不止外套弄濕,連內層的方服也會濕。
蓁蓁的外套僅有一層擋風層,不過沒關係,一層就足夠應付孩子們在雪地打滾了。
4. 手套口要有束口、束繩。
當然還是為了要防止風雪進入手套內,手濕了可是會凍傷的。
外套的防護性非常重要,因為孩子根本就無法對抗雪的吸引力。
上圖是華華整個人窩進超過 40公分的深積雪裡去玩雪。
蓁蓁華華看到雪就會忍不住的又抓、又抱、又滾,為了不讓雪沾濕身體,就只能從服裝上下功夫。
這就是我們家蓁蓁華華和爸拔在日本的玩雪方式,根本是整個人鑽進雪地裡打滾的形式在玩。
其餘雪地裝備就照著從前的方式在採買,穿著方式也沒有改變,一樣就是內著 + 刷毛T + 雪地外套(雙層)。
所以嚴格說起來,應該是 2件衣服+外套,就足夠保暖了。
從前蓁蓁華華還比較小,玩雪比較沒有像現在那麼瘋,所以外套內還有多穿一件中間的保暖層。
現在年齡比較大了,玩雪玩得好瘋,常常就是或坐、或躺、或滾在雪地裡玩,中間保暖層也不用穿了,因為光是走在路上玩雪就夠熱了,哪還要保暖層?!
反正就是手、腳、頭該包的都包好,不讓雪進到身體裡面就是最大的防護。
為成全蓁蓁華華愛玩雪的心,身上裝備的防護性一定要做足才行,不然就只能望雪興嘆了。
以上供大家做參考,也希望大家都能夠玩雪玩得開心又安心唷。
2019/9 更新北海道「全冰地」冰爪實測、雪鞋套(未完)
也不知道,究竟是今年日本的氣候狀況比較特別?還是我們去北海道的時間剛好遇上了特殊情況?
2019 北海道每天的溫度都差異很大,以我們到札幌的 1月份來說,有時白天高溫來到了 4度,有時晚上低溫來到 -9度。
要不就像旭川、支笏湖,會出現 -15度下大雪的低溫。
別被數字嚇到,在不刮大風雪的情況下,我們真的不覺得這溫度會很冷,-15度的天氣同樣是一件保暖力夠的外套,裡面穿 2件衣服而己,夠暖的。
如果 -15度又刮大風雪,我們的戶外活動就會做些調整,還要加暖暖包,才不會在戶外凍著了。
好啦~拉回主題。
因為 2019度我們遇到的天氣太過詭異,溫度的起幅坡度過大,零上零下的跑,所以就型成了到處都有「路面結冰」的情況。尤其以札幌、函館最為常見。
這次北海道旅行的 13天裡,路面結冰最嚴重的幾個地方,分別在下列幾個點:
1. 旭川、札幌、函館的每個馬路口。
2. 小樽所有人行道、馬路口、店家門口。
3. 支笏湖鐵定結冰(我們第一天去雪祭,降很多雪,但仍見日本人滑倒)。
4. 函館朝巿、車站周邊的人行道。
準確點說,應該是函館整個觀光區路面都結冰。
包含:函館山纜車、函館山周邊、五稜郭......。
也因為情況真的比較特殊,我同樣帶了去年到山形的冰爪前往,有不一樣的測試感受。
2019年我們在旭川旅行時的氣候。
-5 ~ -15度之間,戶外日夜溫差高達 10度。
室內暖氣約 23度左右,室內外溫差足足超過 30度。
札幌的天氣也很多變,有時白天高溫 4度,有時又只有 -5度。
函館的天氣也不太好,我最不喜歡遇見零上零下這種不穩定的天氣型態。
只要白天溫度超過零度,雪融後又遇上低溫,就成了這種路面:結冰。
入夜後燈光打下來更明顯,整條人行道都是呈現結冰反光的狀態,連想要找有雪可以踩的地都沒有。
函館車站、朝巿周邊也全是結冰路面。
前往函館山的道路上,也都是結冰路面,非常難行。
我這次同樣帶了 3款冰爪過來北海道,蓁蓁華華用「全包式彈性釘爪」,我用「前掌式彈性冰爪」。
經過一年,蓁蓁的腳變大了,穿的是大約 25公分的雪靴,這款冰爪,在今年完全沒有掉下來的困擾,在全冰地非常好用。
華華也是換了一雙大一號的雪靴,延用去年的冰爪,尺寸很合沒有掉下來過。
全包式的冰爪,購買時尺寸需十分穩合,走路就不會掉,而且抓冰地的力道非常強。
在全結冰的路面行走安全度很高,推。
蓁爸用的還是 2018年最不推的 「鐵面針型魔鬼沾冰爪 」。
為預防像去年一樣冰爪脫落,我在台灣特地加了另一條鞋後穩定的鬆緊帶,果然好用很多,在北海道期間從沒有鬆脫過。
哇~在要回台灣的前一天,蓁爸發現鞋子壞了。
還好要回台灣了,蓁爸決定先穿著,待下次有要冬季到日本玩再買。
如果有穿冰爪,進商家前千萬記得要先卸除,並清理上頭的殘冰,避免進室內融化造成困擾。
除了全冰路面需注意,其實有些路面會是冰、雪、泥水夾雜的情況,走路需要隔外注意安全。
2019北海道全冰地冰爪排名:
全包式冰爪 > 前腳掌式冰爪。
鐵面尖型魔鬼沾冰爪,同樣不推。
至於 2018年在山形時排名第一的前腳掌式冰爪,在 2019年北海道全冰路面行走時,我反倒覺得沒那麼好用。
因為是前腳掌包覆,在走函館山全結冰路面爬坡時,顯得隔外費勁,上坡與下坡路面的抓地效果沒有「全包式冰爪」那麼穩定,所以排名做了些點變動。
雪鞋套:
會發現雪鞋套這玩意兒,全敗我家玩雪就像玩沙一樣瘋的蓁蓁華華所賜。
這幾年玩雪的經驗下來告訴我,要叫孩子注意別讓雪進鞋子、褲子裡,根本是天方夜譚。
見到雪的孩子,哪個不會玩瘋了?
所以啊~與其叫孩子注意雪有沒有進鞋裡,最後爸拔媽麻氣瘋的禁止孩子們玩雪根本無濟於事。
那倒不如幫孩子找個「萬全」的方式,整個包嚴實了,任憑孩子怎麼在雪裡打滾也不要緊,你說是吧?!
於是,我找到了終極武器:雪鞋套!!
孩子玩雪的時候,將雪鞋套牢靠在雪鞋與膝下,完全不用擔心鞋子進雪,也不怕褲子弄濕,即使在雪地裡打滾也不怕。
再搭配可以收緊下擺的雪地外套,整個完美到無懈可擊。
孩子玩雪玩得開心,媽麻也不用再追著孩子清理沾在鞋、褲邊緣的雪,讚啊!
穿上雪鞋套後,蓁蓁可以放心直接走進超過 20公分的深積雪裡。
即使在厚積雪裡奔跑也沒問題。
這次北海道行因為有雪鞋套,我都不太需要去注意蓁蓁華華的鞋子、褲子上有沒有殘雪,怕遇體溫或室內暖氣會化成水。
在旭川車站外,又厚又多的積雪,穿了雪鞋套也可以輕鬆走過去。
造訪旭山動物園時也有包雪鞋套。
雪鞋套有條繩索可以繞過鞋底,膝下有鬆緊帶可以收緊,活動起來不會綁手綁腳,孩子也可以放心大膽的玩雪。
雪球、鴨鴨模型:
雪模型,是幾年前去日本雪場玩雪時發現的。
這次到北海道玩雪,想著旭川是豪雪區,當地的雪一定是鬆軟又好玩,所以蓁爸特意準備不同造型的雪球製造器,想讓蓁蓁華華玩雪玩個開心。
蓁爸共買了 2款,球型、鴨鴨型。球型的模具很常見,鴨鴨的倒是小巧精緻又可愛。
蓁蓁華華在旭川無時無刻都拿出來製造鴨鴨群,玩到好多日本人或觀光客,經過時都會駐足停留多看兩眼呢(嗯~對,因為她們真的玩得很瘋,哈哈)。
才抵達旭川空港,華華第一時間就衝出去戶外,做了整個行程裡的第一隻鴨BB。
其實,現場可以看到鴨鴨的眼睛和翅膀,可惜我沒有拍出細節。
第一天入住旭川東橫INN,立馬在門外花台上做了一大堆鴨鴨。
模型拿出來「咔咔咔」,每秒型成一隻鴨鴨,沒多久就超過 20隻鴨鴨大軍出沒。
最神奇的是這隻鴨鴨,經過一夜風雪,鴨鴨已經變成冰塊,而且很明顯有人將鴨鴨從被埋沒的風雪裡救出,放到水池上頭。
蓁蓁華華隔了一天又見到鴨鴨好開心,趕忙又做了一隻和昨天的陪伴。
然後蓁蓁華華說只有兩隻還是太孤單,又做球球和鴨鴨大軍一起玩。
厚~那小鴨嘴也太可愛了。
我怎麼覺得,這好像有打寶齡球的FU啊~呵呵。
以上是 2019年北海道旭川、札幌、函館的玩雪經驗更新,給大家做參考,也希望大家玩雪可以玩得盡興唷。
幫忙點個讚就是給夜媽最棒的鼓勵嘍,也讓更多人瞭解日本玩雪的旅遊資訊唷!
~ 夜媽帶孩子們的雪地遊記 ~
2015年 GALA:
2016年輕井澤、日光:
遍佈白雪的美妙奇幻台北101 @ 鬼怒川 東武世界廣場(圖多)
2018年仙台、山形:
銀山溫泉、交通方式。-5度大風雪,冷到沒話說,但景色也夢幻到沒話說!
山寺。冬陽、雪景、大風雪,美得如詩如畫,即使看不見登山步道也要攻上山頭!
藏王樹冰。極凍 -18度低溫,體驗如刀刃般的暴風雪,纜車停駛、餐廳提早結束營業,差點下不了山
泉高原滑雪場。冬季限定,離仙台最近、大眾運輸可抵達,玩雪、用餐、休息全包的優質滑雪場
2018 仙台、山形 10日親子自由行,行程總覽,紀錄文和連結日後陸續補上及更新
2019年北海道旭川、札幌、函館:
2019 親子冬遊北海道 13日|3大蟹吃到飽,旭川、札幌、函館行程費用總覽(持續更新)
漢聲租車機場接送。深夜零晨不加價,九人座專車到府接送,舒適、便利、自由度高,深夜紅眼班機的好選擇